息黥补劓

词语解释
息黥补劓[ xī qíng bǔ yì ]
⒈ 谓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语本《庄子·大宗师》:“许由曰:'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意而子曰:'……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成玄英疏:“我虽遭仁义是非残伤性情,焉知造化之内不补劓息黥,令我改过自新,乘可成之道,随夫子以请益耶?”郭庆藩集释:“黥劓则形体不备,息之补之,复完成矣。”
引证解释
⒈ 谓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
引语本《庄子·大宗师》:“许由 曰:‘而奚来为軹,夫 尧 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意而子 曰:‘……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成玄英 疏:“我虽遭仁义是非残伤性情,焉知造化之内不补劓息黥,令我改过自新,乘可成之道,随夫子以请益耶?”
郭庆藩 集释:“黥劓则形体不备,息之补之,復完成矣。”
宋 苏轼 《登州谢两府启》:“敢不服勤簿领,祗畏简书。策蹇磨鈆,少答非常之遇;息黥补劓,渐收无用之身。过此以还,未知所措。”
国语辞典
息黥补劓[ xí qíng bǔ yì ]
⒈ 黥,古代在脸上刺字、涂墨的刑罚。劓,古代割鼻子的酷刑。息黥补劓本指修整面容的残缺,以恢复本来的面目。语本后比喻痛悟前非,改过自新。宋·苏轼〈登州谢两府启〉:「策蹇磨铅,少答非常之遇;息黥补劓,渐收无用之身。」
引《庄子·大宗师》:「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分字解释
※ "息黥补劓"的意思解释、息黥补劓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息黥补劓”的意思:
“息黥补劓”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停止或放弃某些严厉或残酷的惩罚措施。这个成语中的“黥”是指古代在犯人脸上刻字作为标记的刑罚,“劓”是指割掉鼻子或耳朵的刑罚。整个成语用来比喻停止使用严厉的惩罚手段。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息黥补劓”并没有直接作为成语出现,但可以理解为对古代刑罚的描述。字典中“黥”字条下有“刻面为记”的解释,“劓”字条下有“割鼻”的解释。
出处:
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是由“黥”和“劓”两个古代刑罚的名词组合而成的,用以比喻停止使用这些刑罚。
同义词:
停止刑罚、废除酷刑、宽恕惩罚
反义词:
继续刑罚、加重惩罚、严刑峻法
相关词语:
刑罚、酷刑、宽恕、仁政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息黥补劓”这个成语在网络上并没有特定的故事或典故,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故事,比如古代帝王为了安抚民心,有时会采取“息黥补劓”的措施,以示宽仁。
网络故事或典故示例:
在某个古代王朝,皇帝为了平息民怨,采取了“息黥补劓”的政策,废除了脸上刻字的刑罚,减轻了民众的痛苦,从而赢得了民心。
用这个词语造句:
经过长时间的抗议和斗争,政府最终决定“息黥补劓”,废除了对言论自由的严格限制,使得人们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相关词语
- bǔ chōng补充
- qiǎo wú shēng xī悄无声息
- wú bǔ无补
- xiāo xī消息
- xī xī xiāng guān息息相关
- tiān bǔ添补
- bǔ tiē补贴
- yǎn yǎn yī xī奄奄一息
- bǔ bào补报
- tiáo xī调息
- dì bǔ递补
- bǔ zú补足
- è bǔ恶补
- píng xī平息
- féng bǔ缝补
- hòu bǔ候补
- xiū xī休息
- tián bǔ填补
- bǔ zhù补助
- bǔ jǐ补给
- jìn bǔ进补
- zēng bǔ增补
- bǔ yào补药
- bǔ quē补缺
- yī bǔ衣补
- bǔ jiù补救
- qì xī yǎn yǎn气息奄奄
- bǔ zhòng补种
- yí bǔ遗补
- shēng xī声息
- bǔ qì补气
- nián xī年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