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òu

西狩


拼音xī shòu
注音ㄒ一 ㄕㄡˋ

西狩

词语解释

西狩[ xī shòu ]

⒈  相传鲁哀公十四年在大野狩猎获麒麟。孔子作《春秋》,至此而绝笔。

引证解释

⒈  相传 鲁哀公 十四年在大野狩猎获麒麟。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绝笔。

《左传·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 鲁 《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史记·儒林列传》:“仲尼 干七十餘君无所遇,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 悲获麟,西狩涕 孔丘。”

分字解释


※ "西狩"的意思解释、西狩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西狩”的意思:

“西狩”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向西边狩猎。它通常用于描述帝王或贵族的狩猎活动,带有一种尊贵和庄重的意味。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西狩”并未作为一个独立条目出现,但从其构成来看,“西”字意为“向西”,“狩”字意为“狩猎”,因此可以推测“西狩”的意思为“向西狩猎”。

出处:

“西狩”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用以描述帝王或贵族的狩猎活动。

同义词:

西猎

西郊狩猎

反义词:

东游

南巡

相关词语:

狩猎

狩猎场

猎物

猎人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西狩”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故事,但在古代文学和历史中,它常与帝王或贵族的狩猎活动联系在一起,如《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西狩上林苑”。

用这个词语造句: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西狩时,曾命人建造了一座豪华的狩猎宫,用以彰显其尊贵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