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ūzhuàn

修撰


拼音xiū zhuàn
注音ㄒ一ㄡ ㄓㄨㄢˋ

修撰

词语解释

修撰[ xiū zhuàn ]

⒈  撰写;编纂。

⒉  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至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清文献通考·职官七》。

引证解释

⒈  撰写;编纂。

《隋书·儒林传·刘炫》:“驰騖坟典,釐改僻谬,修撰始毕,图事适成,天违人愿,途不我与。”
《隋书·牛弘传》:“三年,拜礼部尚书,奉勑修撰《五礼》,勒成百卷,行於当世。”
《北史·序传》:“从 贞观 以来,屡叨史局,不揆愚固,私为修撰。”

⒉  官名。 唐 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 宋 有 集英殿、右文殿 等修撰。至 元 时,翰林院始设修撰。 明 清 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清文献通考·职官七》。

国语辞典

修撰[ xiū zhuàn ]

⒈  职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元时翰林院始置 修撰,明清因之。

⒉  编纂。

《北史·卷一〇〇·序传》:「始末修撰,凡十六载。」

英语to compile, to compose

分字解释


※ "修撰"的意思解释、修撰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修撰”的意思:

修撰指的是撰写、编撰或编辑书籍、文章等文字材料的工作。特别是在古代,多指编纂史书、典籍等官方文献。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修撰的解释可能包含如下内容:

1. 编纂书籍。

2. 撰写文章或著作。

出处:

修撰一词的具体出处难以考证,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中。

同义词:

编纂、撰述、编著、编辑

反义词:

删削、删改、篡改

相关词语:

修史、编撰、校对、校订、注释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修撰一词与古代的文人学士、史官等相关,但并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造句:

为了完成这部关于我国近代史的修撰任务,这位年轻的历史学者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查阅了无数的史料,力求准确、全面地记录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