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égōng

学宫


拼音xué gōng
注音ㄒㄩㄝˊ ㄍㄨㄥ

繁体學宮


学宫

词语解释

学宫[ xué gōng ]

⒈  学校。

⒉  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

引证解释

⒈  学校。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復徙舍学宫之旁。”
宋 叶适 《蔡知閤墓志铭》:“亲至学宫,课率诸生,劝教有义,士人兴起。”
清 钱谦益 《特进光禄大夫孙公行状》:“年十餘岁,徒步从职方公读书学宫。”

⒉  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

《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我们县里,礼义廉耻,一总都灭絶了!也因学宫里没有一个好官。”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赵公裕后》:“武清县 学宫圮坏,公捐二百金首倡修整。 康熙 戊午地震復倾,公独力重建,庙貌聿新。”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刘元帅 坐於学宫明伦堂上,排列仪从,以决是非。”

国语辞典

学宫[ xué gōng ]

⒈  学校、学舍。

《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我们县里,礼义廉耻,一总都灭绝了!也因学宫里没有个好官!」
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迨中入学宫,游艺四方,稍致甘旨之养。」

黉舍 学校

分字解释


※ "学宫"的意思解释、学宫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同学生步入文学宫殿的引路人,其任务是打开文学宫殿的大门,而宫殿里面的富丽堂皇和琳琅满目则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2.不久清廷下旨批准,广方言馆遂在上海城内旧学宫后、敬业书院之西破土兴建,由上海县儒学教谕章安行择地购料、负责筹办。

3.愿殿下宜当机立断,早定大计,风行雷厉,兵发学宫,敉定学难,再无踌躇不行,蹉跎时机也。

4.至于这郧阳府学宫嘛,这老头儿却是根本不可能知道的,在四百年后的同一个地方,人家文刀早就把这里一草一木都摸了个滚瓜烂熟。

5.首先学宫具有规模宏大的校舍条件,“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崇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正说明校舍建在交通要道,并且相当宏伟壮观。

6.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同学生步入文学宫殿的引路人,其任务是打开文学宫殿的大门,而宫殿里面的富丽堂皇和琳琅满目则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7.汝等不加细思致想,掀起学难,招致衅端,辱没学馆,做下此等菲薄尊长、扰攘学宫之事,全无些许绳墨规矩,岂不怕儒、法、兵三家嗤笑我墨家之家声门风耶?

8.一百零七、流布于稷下的道家各派,在稷下学宫的学术交流环境中彼此互有交流、激荡。


AI解释


词语“学宫”的意思:

学宫,指古代的最高学府,尤其是古代帝王设立的最高学府,如古代的太学、国子监等。它不仅是学术研究和教育中心,也是培养国家官员和精英的地方。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学宫”的解释是:“学宫,学校也,古代帝王所立之学宫,以教国子。”

出处:

“学宫”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徒》:“大学在郊,学宫在国。”

同义词:

太学、国子监、学府

反义词:

无专门的反义词,但可理解为“无学之地”、“无知之地”。

相关词语:

国子监、太学、书院、科举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学宫”的一个著名典故是《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对话:“这学宫里都是些读书人,他们能识几个字,倒会写几个字。我倒要看看他们写的是些什么东西。”这里将学宫描绘成一个读书人聚集的地方。

网络故事:在互联网上,学宫也被用来指代在线教育平台或学习社区,例如“某某学宫”可能是一个专注于某个领域的在线学习平台。

用这个词语造句:

我国古代的学宫,如国子监、太学等,不仅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者,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