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ǎng huà tóng
注音一ㄤˇ ㄏㄨㄚˋ ㄊㄨㄥˊ
繁体氧化銅
⒈ 化学式cuo。黑色粉末或晶体。溶于酸、氨水等,不溶于水、乙醇。在加热时可被氢、氨气还原成铜。由硝酸铜灼烧而得。可用作瓷器、玻璃、釉的颜料,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和氧化剂,还可制铜盐、烟火等。
⒈ 由碱式碳酸铜或硝碳铜燃烧制得的黑色粉末。不溶于水,而溶于酸,受热不变化。与碳或氢共热后,被还原为金属铜,故可当成氧化剂。亦可用作玻璃和瓷器的著色剂、油类的脱硫剂、有机合成的催化剂。
词语“氧化铜”:
意思:氧化铜是指铜在氧气中加热后生成的化合物,通常呈黑色或暗红色固体,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氧化铜”这个词语,因为它是近代化学术语,与康熙时期(1661年—1722年)的科学水平不符。
出处:氧化铜作为化学术语,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出处,它是在化学科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同义词:铜锈、铜的氧化物
反义词:铜(纯铜)、金属铜
相关词语:氧化剂、还原剂、铜矿、铜合金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在化学教育领域,氧化铜常被用来解释氧化还原反应,但具体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相关。
造句:在化学反应中,氧化铜可以被还原剂还原成金属铜,这个过程中铜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0价。
例如:实验室中,通过将氧化铜与锌粉混合并加热,可以得到金属铜和氧化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