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旗


拼音yá qí
注音一ㄚˊ ㄑ一ˊ

牙旗

词语解释

牙旗[ yá qí ]

⒈  旗竿上饰有象牙的大旗。多为主将主帅所建,亦用作仪仗。

引证解释

⒈  旗竿上饰有象牙的大旗。多为主将主帅所建,亦用作仪仗。

《文选·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纷。”
薛综 注:“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旌。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宋 陆游 《将至金陵先寄献刘留守》诗:“别都王气半空紫,大将牙旗三丈黄。”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九二:“不容 水部 赋清愁,新拥牙旗拜列侯。”

国语辞典

牙旗[ yá qí ]

⒈  天子或将军所立于军营前的大旗,因竿上以象牙为饰,故称为「牙旗」。

《文选·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缤纷。」
宋·陆游〈将至金陵先寄献刘留守〉诗:「别都王气半空紫,大将牙旗三丈黄。」

分字解释


※ "牙旗"的意思解释、牙旗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牙旗”:

意思:牙旗是古代军旗的一种,通常由将领的亲兵或牙兵(即亲兵、卫队)高举,作为军队中的标识。它象征着军队的威严和将领的权威。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牙旗”的解释可能涉及它的起源、用途以及与军队的关系。由于《康熙字典》是古代的字典,其具体解释可能较为详细,但这里无法提供具体的字典原文。

出处:

“牙旗”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如《史记》、《汉书》等,其中多用于描述军队的编制和将领的仪仗。

同义词:

牙旗

牙幢

牙旌

反义词:

无旗

无旌

相关词语:

牙兵(将领的亲兵)

旌旗(泛指旗帜)

军旗

将旗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牙旗”是古代军事用语,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可能较少。但在一些历史题材的网络小说或游戏中,可能会出现以“牙旗”为背景的情节,描述将领率军出征、旗开得胜的场景。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战场上,那位勇猛的将军率领着千军万马,旗下牙旗飘扬,威震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