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裾


拼音yè jū
注音一ㄝˋ ㄐㄨ

曳裾

词语解释

曳裾[ yè jū ]

⒈  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曳裾王门”之省称。

引证解释

⒈  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

晋 陶潜 《劝农》诗:“矧伊众庶,曳裾拱手。”
唐 王绩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

⒉  “曳裾王门”之省称。参见“曳裾王门”。

唐 杜甫 《又作此奉卫王》诗:“推轂几年惟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
明 蔡羽 《思田园》诗:“曳裾京华尘,徒自隳四支。”

分字解释


※ "曳裾"的意思解释、曳裾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AI解释


词语“曳裾”的意思:

“曳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拉住衣服的下摆。常用来形容跟随、追随某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曳裾”的解释为:“曳,引也。裾,衣襟也。谓引衣襟以随之。”

出处:

“曳裾”这个词语的出处较多,常见的有《史记·孔子世家》中的“颜回曳裾而前”、《汉书·高帝纪》中的“吾得而曳裾”等。

同义词:

跟随、追随、附和、随从

反义词:

脱离、背离、独立

相关词语:

曳地、曳尾、曳足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颜回跟随他,孔子说:“回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回答说:“吾非礼也,吾将曳裾而前。”这里的“曳裾”就是形容颜回跟随孔子。

用这个词语造句:

孔子周游列国时,颜回曳裾而前,忠心耿耿地跟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