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笏


拼音yí hù
注音一ˊ ㄏㄨˋ

繁体遺笏

遗笏

词语解释

遗笏[ yí hù ]

⒈  先人遗下的朝会手板。指后代荫袭的官职俸禄。

引证解释

⒈  先人遗下的朝会手板。指后代荫袭的官职俸禄。

元 袁桷 《次韵黄可玉古墨行》:“郑公 诸孙保遗笏,涤志黽勉穷韦编。”
清 全祖望 《湖语》:“由来骨鯁,罔愆遗笏。节使安贫,升闻帝室。”

分字解释


※ "遗笏"的意思解释、遗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遗笏”的意思:

“遗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官员离职时遗留下的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或处理政务时所执的手板)。它也常用来比喻离职官员的遗言或遗教。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遗”字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是“遗留”,而“笏”字解释为“古代臣子朝见君主时手持的手板,用玉、竹、木等制成”。因此,“遗笏”在字典中的解释可能涉及离职官员遗留的笏板,也可以指离职时的遗言或遗教。

出处:

“遗笏”这个词语的具体出处没有明确记载,但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多用于描述官员离职时的情景。

同义词:

遗板、遗教、遗训、遗言

反义词:

无特定的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取笏”、“归笏”(指官员上任或回任时所携带的笏板)。

相关词语:

遗爱、遗风、遗志、遗世、遗恨、遗物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遗笏”的典故或故事在历史上可能没有广为人知的记载,但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被引用,例如在描述官员离职时的忠诚和责任感。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位老臣在离职时留下了深情的遗笏,勉励后辈们勤政为民,不忘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