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í hù
注音一ˊ ㄏㄨˋ
繁体遺笏
词语“遗笏”的意思:
“遗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官员离职时遗留下的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或处理政务时所执的手板)。它也常用来比喻离职官员的遗言或遗教。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遗”字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是“遗留”,而“笏”字解释为“古代臣子朝见君主时手持的手板,用玉、竹、木等制成”。因此,“遗笏”在字典中的解释可能涉及离职官员遗留的笏板,也可以指离职时的遗言或遗教。
出处:
“遗笏”这个词语的具体出处没有明确记载,但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多用于描述官员离职时的情景。
同义词:
遗板、遗教、遗训、遗言
反义词:
无特定的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取笏”、“归笏”(指官员上任或回任时所携带的笏板)。
相关词语:
遗爱、遗风、遗志、遗世、遗恨、遗物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遗笏”的典故或故事在历史上可能没有广为人知的记载,但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被引用,例如在描述官员离职时的忠诚和责任感。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位老臣在离职时留下了深情的遗笏,勉励后辈们勤政为民,不忘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