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

衣巾


拼音yī jīn
注音一 ㄐ一ㄣ

衣巾

词语解释

衣巾[ yī jīn ]

⒈  衣服和佩巾。语本《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余冠英注:“'巾',佩巾也。”

⒉  衣服和头巾。

⒊  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

⒋  指青领衣和方巾。明清时的秀才服式。

⒌  借指秀才的资格和待遇。

引证解释

⒈  衣服和佩巾。

语本《诗·郑风·出其东门》:“縞衣綦巾。”
余冠英 注:“‘巾’,佩巾也。”
唐 白居易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弟兄俱簪笏,新妇儼衣巾。”

⒉  衣服和头巾。

南朝 宋 鲍照 《代蒿里行》:“虚容遗剑佩,实貌戢衣巾。”
唐 白居易 《酬牛相公兼呈梦得》诗:“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小生衣巾,扮 吴应箕 上。”

⒊  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参见“衣衾”。

《宋史·宋祁传》:“自为誌铭及《治戒》以授其子:‘三日敛,三月葬,慎无为流俗阴阳拘忌也。棺用杂木,漆其四会,三涂即止,使数十年足以腊吾骸、朽衣巾而已。毋以金铜杂物置冢中。’”

⒋  指青领衣和方巾。 明 清 时的秀才服式。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直到四五日后, 匡超人 送过宗师,才回家来,穿着衣巾,拜见父母。”

⒌  借指秀才的资格和待遇。

清 李渔 《怜香伴·随车》:“当初只因娘子没正经,惹出那场大祸,革去了我的衣巾,如今纔挣得一件青袍上身,又不要去招灾惹祸。”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损阴骘除名》:“此卷係抄袭 陈勾山 旧作,窗稿中有其文可查。荐而不售,衣巾尚在;荐而或售,据新例必除名。”

国语辞典

衣巾[ yī jīn ]

⒈  衣服与头巾。

南朝梁·沈约〈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分字解释


※ "衣巾"的意思解释、衣巾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换衣巾,恭而敬之,彬彬有礼,最后摇上一桌丰盛酒席。


AI解释


词语“衣巾”的意思:

“衣巾”是一个复合词,由“衣”和“巾”两个单字组成。在这里,“衣”指的是衣服,而“巾”则是指围在头上的布或布制品,如毛巾、头巾等。因此,“衣巾”通常指衣服和头巾,泛指衣帽。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衣巾”条目的解释为:“衣巾,衣服与巾帻也。巾,头巾也。帻,冠也。”

出处:

“衣巾”这个词语并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

同义词:

衣帽

衣饰

衣服

帽子

反义词:

裸体

裸露

相关词语:

衣服

衣裳

衣物

帽子

围巾

领带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衣巾”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的一些故事,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穿过的行头,其中就包括了衣服和头巾。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在外出游玩时,总是穿着整齐的衣巾,显得格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