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án

一脔


拼音yī luán
注音一 ㄌㄨㄢˊ

繁体一臠
词性数量词

一脔

词语解释

一脔[ yī luán ]

⒈  一块切成方形的肉。用作数量词。一块。

引证解释

⒈  一块切成方形的肉。

《庄子·至乐》:“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臠。”
《淮南子·说林训》:“尝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
宋 秦观 《与参寥大师简》:“黄 诗未有力尽飜去,且録数篇,尝一臠足知一鼎味也。”

⒉  用作数量词。一块。

《淮南子·说林训》:“尝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

分字解释


※ "一脔"的意思解释、一脔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一脔”的意思:

“一脔”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非常小的一部分或非常少的数量。在成语中,“脔”是指切成小块的肉,所以“一脔”可以理解为一片肉或者是非常小的一部分。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脔”的解释是:“肉也。一脔,谓一片肉也。”

出处:

“一脔”这个词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一脔之惠,终身不忘”。

同义词:

一片

一块

一小部分

反义词:

一大块

整体

全部

相关词语:

脔炙:切成小块的肉

脔食:吃肉

脔脔:形容肉块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一脔”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逃亡途中,曾得到一个名叫介子推的人的帮助。后来,重耳成为晋国国君,即晋文公,为了报答介子推的恩情,封他为大夫。然而,介子推却拒绝了晋文公的赏赐,选择隐居山林。晋文公为了找到介子推,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出来。晋文公深感愧疚,后来在山林中发现介子推的一块肉,即“一脔”,便感慨万分,表示要永远铭记这份恩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人们常常用“一脔”来形容珍贵的东西,以下是一个例句:

“这位老者仅凭一脔之惠,便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