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chén

茵陈


拼音yīn chén
注音一ㄣ ㄔㄣˊ

繁体茵陳

茵陈

词语解释

茵陈[ yīn chén ]

⒈  亦作“茵蔯”。

⒉  蒿类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羽状分裂,裂片线形,密生白毛,花绿黄色,圆锥花序。全草有香气,可以入药,有发汗、解热、利尿作用。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茵蔯”。蒿类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羽状分裂,裂片线形,密生白毛,花绿黄色,圆锥花序。全草有香气,可以入药,有发汗、解热、利尿作用。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七:“棘树寒云色,茵蔯春藕香。”
宋 苏轼 《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诗:“堆盘红缕细茵蔯,巧与椒花两鬭新。”
明 王世贞 《散句》:“坐来薜荔时添润,斋罢茵陈尚送香。”
老舍 《四世同堂》五:“钱先生 向桌底下摸了会儿,摸出个酒瓶来,浅绿,清亮,像翡翠似的--他自己泡的茵陈。”

国语辞典

茵陈[ yīn chén ]

⒈  植物名。菊科艾属,多年生草本。蒿的一种,生水滨砂地,叶生白毛,梢上叶细如丝,夏秋著花,穗状色绿,茎叶可入药。

分字解释


※ "茵陈"的意思解释、茵陈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茵陈”:

意思:茵陈,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黄疸、胁痛、腹胀、尿黄等病症。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未直接收录“茵陈”一词,但根据其含义,可推测与“茵”和“陈”字有关。“茵”字原指铺垫在下面的垫子,引申为柔软的草地;“陈”字原指摆放,引申为时间久远。综合来看,“茵陈”可能是指柔软、久远的草地。

出处:《神农本草经》记载茵陈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功效。

同义词:茵陈蒿、茵陈草、白蒿

反义词:无

相关词语:茵陈茶、茵陈汤、茵陈煎膏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关于茵陈的典故较少,但有一则与茵陈相关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陈阿金的农民,因误食茵陈而治愈了黄疸病的传说。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中医的指导下,我喝了茵陈煎膏,黄疸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