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ng shé
注音一ㄥ ㄕㄜˊ
繁体鸚舌
词语“鹦舌”的意思:
“鹦舌”一词在古汉语中指的是鹦鹉的舌头,常用来比喻能言善辩,善于模仿他人言语的人。它带有一定的贬义,表示人模仿得太过分,有些刻薄或不自然。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鹦舌”条目如下:
鹦舌:鸟名,即鹦鹉,其舌能言,故以舌为名。
出处:
“鹦舌”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秋水》篇中,原文如下:“今有人于此,必谓是鹦舌也,吾亦必谓是鹦舌也。”这里用来比喻人们各执一词,难以达成共识。
同义词:
鹦鹉舌
模仿舌
反义词:
本色
真情实意
相关词语:
鹦鹉学舌
鹦鹉倒舌
能言善辩
模仿者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鹦鹉学舌”是一个与“鹦舌”相关的典故,讲述的是一只鹦鹉学人说话,结果却模仿得十分滑稽。这个典故用来形容那些学别人说话,但模仿得不够好的情况。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位演说家真是“鹦舌”,他的演讲内容全是抄袭别人的,缺乏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