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īng

一听


拼音yī tīng
注音一 ㄊ一ㄥ

繁体一聽
词性数量词

一听

词语解释

一听[ yī tīng ]

⒈  一一倾听。初听。完全听凭。指完全听信。

引证解释

⒈  一一倾听。

《韩非子·八经》:“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是以事至而结智,一听而公会。”
陈奇猷 集释:“《内储説上篇》‘一听’节:齐湣王 听竽,好一一听之。是一听,即一一听之。一一听之者,谓分离各言事者而听其各别之言,盖不使臣下互知所言也。”

⒉  初听。

南朝 齐 谢朓 《冬绪羁怀》诗:“一听春鶯喧,再视秋鸿没。”
宋 苏轼 《南堂》诗之三:“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⒊  完全听凭。

《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如愿出家受戒者,皆须赴闕比试艺业施行,愿归俗者一听自便。”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无国会而一听现政府之实行姿虐,不负责任,则有死无生,其势已洞若观火。”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今姑且寄奉,可用与否,一听酌定。”

⒋  指完全听信。

《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今 曹操 驱众南侵,和与战二策,主公不能决,一听於将军。”

国语辞典

一听[ yī tìng ]

⒈  完全听任。

明·郑成功〈与荷兰守将书〉:「余严饬将士,秋毫无犯,一听贵国人民之去。」

分字解释


※ "一听"的意思解释、一听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哥哥一听奶奶答应了他的要求,活像个装了弹簧的洋娃娃,一下子蹦了起来。

2.如果张伯驹真是发自内心地爱上了当日扑朔迷离的“胡小姐”,只是因为“她”很容易便唱出了渴望红颜知己的男人们一听就酥的调调儿。

3.要使祖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得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地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并且用美的种子来进行播种。苏霍姆林斯基

4.一听到家人平安的消息,他们喜出望外,不少演员还用他们载歌载舞的表演来表达内心的激动。

5.我一听,犹如当头挨了一棒,心中的喜悦如同被突如其来的飓风刮得无影无踪,手里的茶杯“当”地一声掉在地上摔碎了。

6.自从上次他被蛇咬后,现在一听到蛇字,就不寒而栗。

7.只消一听无兄无弟,人们便条件反射般地这样想道:这小子是独生子,一定受父母溺爱、体弱多病、极端任性。而这种千篇一律的反应使我相当厌烦和受刺激。但真正使少年时代的我厌烦和受刺激的,是他们所说的完全属实。不错,事实上我也是个被溺爱的体弱多病的极端任性的少年。

8.赤鼻一听这话,立刻跪下给壮士磕头:"只要你能为我父子报仇雪恨,我什么都愿给你。"。

9.他一听到这消息,气得暴跳如雷,但除了大吼大叫外,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10.上午公司一2货妹子去理发店剪了一个小短发,兴高采烈的跑到办公室炫耀,大声喊:“你们看我的小酷头怎么样?”大家一听哄堂大笑,妹子当时脸红了跑了。


AI解释


词语“一听”的意思:

“一听”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表示“听到”或“一经听到”某件事情或信息。它强调的是听的动作或听到的结果。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一听”并没有作为一个单独的词条出现,因为它是“听”字的一种组合用法。而“听”字的解释为:“听,用耳受也。凡以耳为主,皆听字。”

出处:

“一听”并不是一个成语或固定搭配,因此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由“一”和“听”两个词组合而成,用于日常口语中。

同义词:

听见

听到

聆听

反义词:

不听

不闻

相关词语:

听话

听从

听众

听讲

听力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听”这个词本身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它可能会出现在一些轻松幽默的对话或故事中,用来表达某人听到某消息后的反应。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一听妈妈说今天要下雨,我就赶紧拿出了雨伞。

2. 一听老师宣布放假的消息,全班同学都欢呼起来。

3. 我一听你这么说,就知道你是误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