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 xiāo shí gàn
注音一 ㄒ一ㄠ ㄕˊ ㄍㄢˋ
成语解释
衣宵食旰
⒈ 谓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进食。常用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语出唐太宗《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⒈ 谓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进食。常用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
引语出 唐太宗 《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明 张居正 《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嗟彼 河 淮,怒溢瀰漫,万室成渊,千里无岸,我皇忧之,衣宵食旰。”
词语“衣宵食旰”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的是粗糙的食物,形容生活贫困。这个成语出自《汉书·食货志上》,原文是“衣宵食旰,不得一日安寝”。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衣宵食旰”并没有直接作为条目收录,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测其含义与成语意思相近。
出处:
《汉书·食货志上》
同义词:
衣衫褴褛,食不果腹
贫困潦倒,食不饱腹
反义词:
生活富裕,丰衣足食
豪华奢侈,锦衣玉食
相关词语:
衣食无忧
饥寒交迫
贫贱不能移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衣宵食旰”的故事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一些贫困文人的故事,他们虽然生活贫困,但仍然坚持文学创作,如唐代诗人杜甫。
用这个词语造句:
尽管他衣宵食旰,但他的坚韧不拔和乐观精神感染了周围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