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鱼


拼音yī yú
注音一 ㄩˊ

繁体衣魚

衣鱼

词语解释

衣鱼[ yī yú ]

⒈  即蠹鱼。

⒉  紫服和鱼袋。唐制,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官位不及者,帝命赐紫服,同时赐鱼袋,以为恩宠。

引证解释

⒈  即蠹鱼。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衣鱼》。

宋 寇宗奭 《本草衍义》卷十七:“衣鱼多在故书中,久不动,帛中或有之,不若故纸中多也。身有厚粉,手搐之则落。亦嚙毳衣,用处亦少。其形稍似鱼,其尾又分二歧。”
清 钱谦益 《丁卯元日自和前韵》:“静听儿童喧竹马,閒看几榻走衣鱼。”

⒉  紫服和鱼袋。 唐 制,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官位不及者,帝命赐紫服,同时赐鱼袋,以为恩宠。

唐 李翱 《韩吏部行状》:“丞相请公以行,於是以公兼御史中丞,赐三品衣鱼,为行军司马,从丞相,居於 郾城。”

国语辞典

衣鱼[ yī yú ]

⒈  白鱼的别名。参见「白鱼」条。

分字解释


※ "衣鱼"的意思解释、衣鱼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衣鱼”的意思:

“衣鱼”是一种昆虫,学名为“鳞翅目衣鱼科”,常见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以吸食衣物、书籍、皮毛等纤维物质为食,因其喜食衣物而得名。衣鱼体型扁平,背部有硬壳,外观类似鱼,故称为“衣鱼”。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衣鱼”的解释为:“衣鱼,鱼也,背有甲,腹无足,喜食衣物,形如鱼,故名。”

出处:

“衣鱼”的出处并不明确,但据《尔雅》记载:“衣鱼,鱼也,背有甲,腹无足,喜食衣物。”可知其历史悠久。

同义词:

同义词有:蠹鱼、蠹虫、蠹鱼虫、蠹鱼子等。

反义词:

衣鱼没有明显的反义词。

相关词语:

与衣鱼相关的词语有:衣物、书籍、纤维、潮湿、阴暗等。

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衣鱼的故事或典故较少,但有一个与衣鱼有关的成语:“衣鱼食书”。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八年》,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季孙宿的人,他有一个爱好就是收藏书籍。有一天,他发现书架上的一些书籍被衣鱼吃坏了,于是感叹道:“吾书何其不幸,衣鱼食之也!”后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书籍被衣鱼或其他害虫蛀蚀。

造句:

我家书架上的一些古籍被衣鱼蛀蚀得不成样子,真是让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