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ì

议罪


拼音yì zuì
注音一ˋ ㄗㄨㄟˋ

繁体議罪

议罪

词语解释

议罪[ yì zuì ]

⒈  论议定罪。

引证解释

⒈  论议定罪。

汉 王充 《论衡·别通》:“法令之家,不见行事,议罪不可审。”
唐 权德舆 《世祖封不义侯议》:“且如 欒布 之哭 彭越,孔车 之塟 主父,使於 东汉 议罪,罪孰甚焉。”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俄詔下,命 恭亲王 将 载垣、端华、肃顺 革去爵职,拿交宗人府,会同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严行议罪。”

分字解释


※ "议罪"的意思解释、议罪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议罪”的意思:

“议罪”是指对犯人进行审讯,讨论其罪行,并根据法律规定决定其罪行的性质和刑罚的过程。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古代法律制度中,指对犯人进行审理并决定其刑罚。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议罪”的解释为:“议,论也。罪,恶也。议罪,谓议论罪恶之事也。”

出处:

“议罪”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法律文献,如《唐律疏议》等。

同义词:

议罚

议刑

审罪

反义词:

免罪

宽恕

原谅

相关词语:

审判

刑罚

罪名

法官

犯罪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古代中国,有一则关于“议罪”的典故,讲述的是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因为醉酒后误杀人而被捕。当时的皇帝唐玄宗知道后,并没有直接判李白的罪,而是将此案交给朝中大臣们进行“议罪”。最终,大臣们根据当时的法律和李白的情况,决定对李白从轻发落。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如果犯人被朝廷下令“议罪”,那么他的命运将取决于朝中大臣们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