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员外郎员外郎的意思
yuánwàiláng

员外郎


拼音yuán wài láng
注音ㄩㄢˊ ㄨㄞˋ ㄌㄤˊ

繁体員外郎

员外郎

词语解释

员外郎[ yuán wài láng ]

⒈  官名。员外,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隋开皇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

引证解释

⒈  官名。员外,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 晋武帝 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 隋 开皇 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 唐 以后,直至 明 清,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

唐 韩愈 《送殷员外序》:“由是 殷侯侑 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
《红楼梦》第二四回:“﹝ 贾政 ﹞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

国语辞典

员外郎[ yuán wài láng ]

⒈  职官名。员外指正员以外的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隋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均设有员外郎,位次郎中。

分字解释


※ "员外郎"的意思解释、员外郎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名,是唐代开始设置的一种文官职位。

意思:员外郎是古代官职,属于六品文官,主要负责掌管机密、文书、奏章等事宜,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官员。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对“员外郎”的解释是:“员外郎,六品文官也。掌机密、文书、奏章等事。”

出处:员外郎这一官职的设立可以追溯到唐朝,其职能与官职逐渐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其地位和职能已经比较稳定。

同义词:员外郎的同义词有“六品郎中”、“员外郎中”。

反义词:员外郎的反义词可以是“低级官吏”、“平民百姓”。

相关词语:员外郎与以下词语相关:“朝廷”、“文官”、“官员”、“六品”、“机密”、“奏章”。

网络故事或典故:关于员外郎的故事或典故相对较少,但在一些历史小说和古装剧中,员外郎的形象通常与忠诚、智谋等品质联系在一起。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在网络文学中,员外郎可能出现在一些以古代官场为背景的小说中,描述他们如何凭借智慧和能力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或解决各种难题。

造句:

“在古代,员外郎作为皇帝的亲信,往往在政治斗争中起到关键作用。”

“他曾是员外郎,后来因为直言进谏,被皇帝重用,成为了朝中的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