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án

元夕


拼音yuán xī
注音ㄩㄢˊ ㄒ一

元夕

词语解释

元夕[ yuán xī ]

⒈  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

引证解释

⒈  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

宋 叶适 《运使直阁郎中王公墓志铭》:“会庆节礼毕,吏以例白留山棚,元夕张灯可就用也。”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烟火》:“勋戚富有之家,於元夕集百巧为一架,次第传爇通宵为药。”

分字解释


※ "元夕"的意思解释、元夕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前朝礼部尚书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更是风靡一时。


AI解释


词语“元夕”的意思:

“元夕”是指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也就是元宵节。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元夕”的解释可能包含以下内容:

元:指第一,开始。

夕:指夜晚,夜晚的时分。

因此,“元夕”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可能是指农历正月初一的夜晚,或者特指正月十五的夜晚。

出处:

“元夕”这个词语最早见于《汉书·东方朔传》中的“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夜放灯火,以照天地,示嘉庆也。”这里的“上元节”就是指的元宵节,也就是“元夕”。

同义词:

元宵节

上元节

灯节

反义词:

相关词语:

元宵(汤圆)

灯谜

花灯

火树银花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元宵节有一个著名的传说,叫做“元宵灯会”,相传东汉明帝为提倡佛教,下令正月十五这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中挂灯,民间也纷纷效仿,逐渐形成了元宵节放灯的习俗。

另一个与元宵节相关的典故是“猜灯谜”,起源于宋代,人们在花灯上写下谜语,供人猜解,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今年的元夕,街上张灯结彩,人们欢聚一堂,共享这团圆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