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uè zhǐ shì jù
注音ㄩㄝˋ ㄓˇ ㄕˋ ㄐㄨˋ
成语解释
刖趾适屦
繁体刖趾適屨
⒈ 同“削足适履”。
⒉ 比喻不顾实际,勉强迁就,生搬硬套。
⒈ 同“削足适履”。比喻不顾实际,勉强迁就,生搬硬套。
引《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丁未,行幸 长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刖趾适屨,刻肌伤骨,反更称説,自以为能。”
⒈ 比喻勉强迁就,拘泥旧例而不知变通。参见「削足适履」条。
引三国·魏·明帝〈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刖趾适屦,刻朋伤骨。」
词语“刖趾适屦”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削去脚趾来适应鞋子,比喻不顾实际情况,硬要迁就或适应某种不合理的要求。
康熙字典解释:
刖,削也;趾,脚指也;适,合也;屦,鞋也。刖趾适屦,言削去脚趾以合鞋也。
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秋水》中的一个故事,原文是:“刖趾适屦,非其质也。”意思是说削去脚趾来适应鞋子,并不是脚的本性。
同义词:
削足适履、削足适鞋
反义词:
顺其自然、因地制宜
相关词语:
削足适履、削足适屦、量体裁衣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削足适屦”这个成语在网络上的故事很多,其中一个比较有名的是关于某位领导为了适应某种形式,要求下属们削去自己的特长和个性,结果导致整个团队失去了活力和创造力。
造句:
为了适应新的工作要求,他不得不削足适屦,放弃了自己擅长的领域,转而从事并不擅长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