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

与国


拼音yǔ guó
注音ㄩˇ ㄍㄨㄛˊ

繁体與國

与国

词语解释

与国[ yǔ guó ]

⒈  盟国;友邦。

引证解释

⒈  盟国;友邦。

《管子·八观》:“与国不恃其亲,而敌国不畏其彊。”
《史记·项羽本纪》:“项梁 曰:‘ 田假 为与国之王,穷来从我,不忍杀之。’”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相与交善为与国,党与也。”
《资治通鉴·魏元帝景元四年》:“汉 主使羣臣会议,或以 蜀 之与 吴,本为与国,宜可奔 吴。”
邹韬奋 《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他们终不能认清敌与友的区分,把任何国家都看作‘与国’,结果是得不到一个‘与国’!”

国语辞典

与国[ yǔ guó ]

⒈  友邦,相交好的国家。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田假为与国之王,穷来从我,不忍杀之。」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分字解释


※ "与国"的意思解释、与国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事实证明,开放贸易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而总体而言设立贸易壁垒则使人民与国家每况愈下。

2.画江湖提笔将此生勾勒,不良名赐我不负家与国,不灭的传说,回首望当年山河还如昨,红尘难堪破善恶无定夺,功过怎评说?画江湖提笔将此生勾勒。

3.那众王与百官这才前来与国师见礼,一窝蜂围将上来,低头矮腰,与他交谈,将这矮小的老道淹没在人丛之间。

4.虽然说的是行有行规,但是我想每一个公司所颁布的规定都不能与国家颁布的条款相抵触,更不能侵害到卖家的权利。

5.看他进步的状况,用不了几年,他的棋艺就能与国内一流好手并驾齐驱。

6.环境与国际贸易是经济发展中一对相互矛盾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而近几年来由环境带来的环境壁垒却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

7.这种报道与国外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叫嚣遥相呼应,是我们决不能容许的。

8.国产电视机完全可以与国外同类产品媲美。

9.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元本位制,在这一体制下,美元具有主权货币与国际货币的双重身份,其国际供给直接决定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给了美国利用该制度不劳而获的空间,同时也使债权国处于被动的地位。

10.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能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恶知道愤怒,我认为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民。


AI解释


词语“与国”的意思:

“与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与国家、与国家利益相关。在古代,人们用“与国”来表达与国家紧密相连的情感、利益或责任。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与国”的解释为:“与,相与也。国,国家也。与国,谓与国家有密切关系者也。”

出处:

“与国”作为一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是在古代汉语中逐渐形成的,用于描述与国家有关的事物。

同义词:

同义词有“国家”、“邦国”、“国族”等。

反义词:

反义词有“敌国”、“外邦”等。

相关词语:

与“与国”相关的词语有“与国同休”、“与国共患难”、“与国共荣”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与国”可以用来形容个人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的故事。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利益,英勇抵抗外敌,这种精神可以称为“与国同仇”。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作为一名军人,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保卫与国的重任。

2.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要与国共度难关,共迎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