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ù shí tóng chén
注音ㄩˋ ㄕˊ ㄊㄨㄥˊ ㄔㄣˊ
成语解释
玉石同沉
⒈ 比喻善恶一齐受害。
⒈ 比喻善恶一齐受害。
引南朝 梁元帝 《驰檄告四方》:“孟诸 焚燎,芝艾俱尽; 宣房 河 决,玉石同沉。”
⒈ 不论贤愚、善恶、好坏,同时受害,尽皆毁灭。参见「玉石俱焚」条。
引《梁书·卷五·元帝本纪》:「孟诸焚燎,芝艾俱尽;宣房河决,玉石同沉。」
词语“玉石同沉”的意思: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好坏不分,一同遭受毁灭或不幸。通常用来形容在灾难或困境中,无论善恶、好坏都一同受到牵连,一同陷入困境。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玉石同沉”这个成语,但根据成语的意思,可以推测其与“玉石俱焚”有相似的含义。
出处:
这个成语的具体出处不详,但它的意思与“玉石俱焚”类似,而“玉石俱焚”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玉石俱焚,鸟兽尽矣。”这里用来形容国破家亡,好坏不分。
同义词:
玉石俱焚、鱼死网破、同归于尽
反义词:
各得其所、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相关词语:
玉石不分、同病相怜、同舟共济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玉石同沉”这个成语在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典故,但可以与“玉石俱焚”的故事相联系。比如,在古代战争中,有时候为了保护国宝,即使战争失败,也会选择将宝物一同毁灭,以防止敌人得到。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常常感叹“玉石同沉”,无论是贫富、善恶,都难逃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