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ǎihéng

宰衡


拼音zǎi héng
注音ㄗㄞˇ ㄏㄥˊ


宰衡

词语解释

宰衡[ zǎi héng ]

⒈  《汉书·平帝纪》:“夏,皇后见于高庙,加安汉公号曰'宰衡'。”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周公为太宰,伊尹为阿衡,采伊周之尊以加莽。”后以指宰相。

⒉  作动词。指为相。

引证解释

⒈  后以指宰相。

《汉书·平帝纪》:“夏,皇后见于 高庙,加 安汉公 号曰‘宰衡’。”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周公 为太宰, 伊尹 为阿衡,采 伊 周 之尊以加 莽。”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縉绅以清谈为庙略。”
唐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诗:“赖得契宰衡,持钓慰风俗。”

⒉  作动词。指为相。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李右辖抑神致雨二异》:“以公异日当宰衡天下,故敢求决于公。”

国语辞典

宰衡[ zǎi héng ]

⒈  伊尹为阿衡,周公为太宰。汉帝兼采伊尹、周公的称号,加王莽号为「宰衡」,位上公。见《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后世沿用为宰相的通称。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宰衡以干戈为儿戏,搢绅以清谭为庙略。」

首相 宰辅 宰相

分字解释


※ "宰衡"的意思解释、宰衡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宰衡”的意思:

“宰衡”是指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宰相或丞相,是朝廷中最高级的官职之一,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宰衡”的解释为:“宰,官名,相也。衡,平也,言其权衡天下也。”

出处:

“宰衡”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牧誓》,其中记载了周武王任命周公旦为宰衡的情景。

同义词:

宰相、丞相、相国

反义词:

无确切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不掌权、无权势。

相关词语:

朝廷、皇帝、百官、政务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宰衡”的故事,可以联想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辅佐刘备,虽然诸葛亮并非真正的宰衡,但他实际上扮演了类似宰衡的角色,辅佐刘备治理国家,因此“诸葛亮”也可以作为与“宰衡”相关的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宰衡作为朝廷的最高官员,肩负着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重任。

例如:古代的宰衡们,他们凭借卓越的才华和忠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