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ān jú
注音ㄗㄢ ㄐㄨˊ
词语“簪菊”的意思是指将菊花插在头上。这个词语多用于形容文人对节令的崇尚和寄情山水的情趣,尤其常用于描写重阳节时的文人雅事。
康熙字典解释:
“簪菊”,《康熙字典》中并未直接解释“簪菊”,但从“簪”字和“菊”字的解释中可以推测出“簪菊”的含义。“簪”是指古代男子头上的装饰物,用来插簪;而“菊”则是指菊花,一种秋季盛开的花卉。
出处:
“簪菊”最早出现在唐代,与重阳节相关。唐代诗人杜甫的《重阳》诗中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句子,其中“插茱萸”和“簪菊”都是重阳节时的习俗。
同义词:
插菊、戴菊
反义词:
不簪、不插
相关词语:
重阳节、茱萸、赏菊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簪菊”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与之相关的重阳节故事则较为丰富。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描述了重阳节时思念家人的情感,其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造句:
重阳佳节,他身着儒衫,手持酒杯,簪着几朵盛开的菊花,漫步于山间小道,吟咏诗句,陶然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