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ijiè

齐戒


拼音zhāi jiè
注音ㄓㄞ ㄐ一ㄝˋ

繁体齊戒

齐戒

词语解释

齐戒[ zhāi jiè ]

⒈  修身自警。

⒉  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典礼之前,常沐浴更衣,戒绝嗜欲,使身心洁净,以示虔敬。

引证解释

⒈  修身自警。

《易·繫辞上》:“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
韩康伯 注:“洗心曰齐,防患曰戒。”
孔颖达 疏:“圣人以易道自齐自戒,谓照了吉凶,齐戒其身。”

⒉  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典礼之前,常沐浴更衣,戒绝嗜欲,使身心洁净,以示虔敬。

《礼记·曲礼上》:“齐戒以告鬼神。”
《庄子·天运》:“夫芻狗之未陈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
《汉书·高帝纪》:“於是 汉王 齐戒设坛场,拜 信 为大将军,问以计策。”

分字解释


※ "齐戒"的意思解释、齐戒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齐戒”:

意思:齐,整齐;戒,警惕。原指准备祭祀时整洁身心,严守礼节。现泛指警惕或谨慎从事。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对“齐戒”的解释是:“齐,整齐也。戒,警也。谓整饬其心,戒慎其行也。”

出处:《周礼·春官·大宗伯》:“春祠、夏礿、秋尝、冬烝,皆以齐戒为礼。”

同义词:戒慎、警觉、谨严

反义词:疏忽、放纵、放肆

相关词语:斋戒、肃穆、庄重、谨慎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在网络上,“齐戒”并没有特定的故事或典故,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的祭祀仪式,人们通过整齐身心、严守礼节来表达对神灵的尊敬和敬畏。

造句:在参加重要的会议前,他特地齐戒了几天,以便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挑战。

下面是一些与“齐戒”相关的典故或历史事件:

1. 周公之礼:周公是周朝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他提倡礼乐教化,主张人们应当齐戒以示敬意,使社会秩序井然。

2. 孔子与齐戒:孔子曾提倡齐戒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应该通过整齐身心、严守礼节来修养自己的品德,使国家和谐。

3. 明太祖朱元璋的齐戒: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立国家之初,非常重视齐戒,他要求官员们在重大祭祀活动中整齐身心,以示对国家的忠诚。

这些典故都反映了“齐戒”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地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