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àngyuè

仗钺


拼音zhàng yuè
注音ㄓㄤˋ ㄩㄝˋ

繁体仗鉞

仗钺

词语解释

仗钺[ zhàng yuè ]

⒈  手持黄钺,表示将帅的权威。引申指统帅军队。

引证解释

⒈  手持黄钺,表示将帅的权威。引申指统帅军队。

《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古之名将,仗鉞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
唐 杜甫 《北征》诗:“桓桓 陈将军,仗鉞奋忠烈。”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文臣改武》:“专征仗鉞,恩遇始终。”

分字解释


※ "仗钺"的意思解释、仗钺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仗钺”的意思:

“仗钺”是指古代官员或武将手持钺(一种斧头形的武器)以示权威和军权。钺在古代是军事指挥权的一种象征,持钺可以表示有权调动军队。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仗钺”的解释可能是指官员或武将手持钺杖,以显示其军职和权力。

出处:

“仗钺”一词的出处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故事或文献记载,但它与古代军事和政治权力有关,常见于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中。

同义词:

执钺

持钺

钺节

反义词:

丧权

失职

没落

相关词语:

钺节:古代指挥军队的符节,与仗钺意义相近。

节钺:同钺节,指军权或指挥权。

钺斧:钺的别称,常用来指代军事权力。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仗钺”是古代军事术语,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但在历史题材的网络文学或影视作品中,可能会提到官员或武将仗钺出征的情景。

用这个词语造句:

那位将军仗钺出征,威风凛凛,军心大振,敌军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