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àng yuè
注音ㄓㄤˋ ㄩㄝˋ
繁体仗鉞
词语“仗钺”的意思:
“仗钺”是指古代官员或武将手持钺(一种斧头形的武器)以示权威和军权。钺在古代是军事指挥权的一种象征,持钺可以表示有权调动军队。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仗钺”的解释可能是指官员或武将手持钺杖,以显示其军职和权力。
出处:
“仗钺”一词的出处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故事或文献记载,但它与古代军事和政治权力有关,常见于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中。
同义词:
执钺
持钺
钺节
反义词:
丧权
失职
没落
相关词语:
钺节:古代指挥军队的符节,与仗钺意义相近。
节钺:同钺节,指军权或指挥权。
钺斧:钺的别称,常用来指代军事权力。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仗钺”是古代军事术语,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但在历史题材的网络文学或影视作品中,可能会提到官员或武将仗钺出征的情景。
用这个词语造句:
那位将军仗钺出征,威风凛凛,军心大振,敌军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