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冲

词语解释
折冲[ zhé chōng ]
⒈ 克敌制胜。
例折冲于谈笑间。
英subdue;
引证解释
⒈ 使敌人的战车后撤。即制敌取胜。衝,冲车。战车的一种。
引《吕氏春秋·召类》:“夫脩之於庙堂之上,而折衝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 子罕 之谓乎?”
高诱 注:“衝,车。所以衝突敌之军,能陷破之也……使欲攻己者折还其衝车於千里之外,不敢来也。”
唐 李邕 《斗鸭赋》:“或离披以折衝,或奋振以前却。”
明 陆采 《怀香记·受诏安边》:“武有折衝之威,文怀经国之虑。”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兵法有科,则多折衝之才矣。”
⒉ 交涉;谈判。
引宋 苏洵 《送石昌言为北使行》:“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衝口舌之间,足矣。”
清 崇彝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耆相国 在 粤 东,与 英 人所订条约,皆非当面折衝。”
叶圣陶 《北上日记·二月六日》:“校中正谋与 港 政府折冲,未知结果如何。”
⒊ 武官名。 北魏 有折冲将军。见《宋书·柳元景传》。 隋 禁卫军有折冲、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将官。 唐 有折冲都尉,全国各州有折冲府。见《通典·职官十一》。
国语辞典
折冲[ zhé chōng ]
⒈ 打退敌人攻城的战车。指拒敌取胜。汉·桓宽后多用在国际间的外交谈判。
引《盐铁论·本议》:「善师者不阵;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
《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
分字解释
※ "折冲"的意思解释、折冲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沈家本受命修律后,本着“参考古今,博稽中外”、“折冲樽俎,模范列强”的宗旨进行了一系列修订法律的活动。
2.今日,柳暮烟带李玄默去拜见的就是襄阳郡都尉,折冲将军黄恺。
3.大字行草用笔强化提按顿挫,折冲绞转,锋出八面,线形变化恣纵不可端倪。
4.今我国以存亡关系,故不签字,各国当能见谅,未必不可留作悬案,为他日樽俎折冲之余地,仗义执言,以待国际同盟之裁判。
5.他们奔走于世界各国,巧理各种复杂事务,纵横捭阖,折冲尊俎,其言谈举止为国际友人所赞誉,其智慧才干为国际组织所倚重。
6.三日前横水关折冲军夜巡凤阁岭,行至半道,崖头忽滚落一人,装束异、风姿秀、骨骼奇,昏倒尘埃不省人事。
7.太傅上庸王,明德茂亲,光辅王室;车骑大将军吴王,雄略冠世,折冲御侮,其余文武,率皆称职,英才济济,野无遗贤。
AI解释
词语“折冲”的意思:
“折冲”是一个汉语词汇,原指在战争中通过智谋或外交手段挫败敌人的攻击,后来引申为在政治、外交或其他领域通过策略或手段挫败对手或化解危机。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折”字有多种解释,其中与“折冲”相关的解释为“挫败,抵御”。而“冲”字解释为“攻击,冲击”。因此,“折冲”在字典中的含义可能指的是抵御攻击或挫败敌人。
出处:
“折冲”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吾闻之,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不敏,愿以执事之不获,以折冲于齐。”这里的“折冲”指的是在战争中挫败齐国的攻击。
同义词:
挫败、抵御、化解、挫敌、抗敌
反义词:
屈服、投降、妥协、顺从
相关词语:
折节、折服、折损、折衷、折衷主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折冲樽俎”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宴会上,主宾双方通过饮酒来表示和解或达成某种协议。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通过外交或谈判解决争端。
造句:
在国际事务中,我国的外交官们运用高超的折冲技巧,成功化解了多起潜在的冲突,维护了国家利益和地区和平。
相关词语
- chōng dòng冲动
- chōng jué冲决
- chōng jì冲寂
- chōng mò冲寞
- chōng jī冲击
- zhé duàn折断
- xìng chōng chōng兴冲冲
- bù zhé bù kòu不折不扣
- zhé hé折合
- chōng dǎ冲打
- chōng tū冲突
- qì chōng chōng气冲冲
- huì shé会折
- shé zhèng折正
- qìng shé磬折
- sǔn jūn zhé jiàng损军折将
- zhé yāo lù折腰禄
- chōng fàn冲犯
- chōng xīng冲星
- shé shàng jīn折上巾
- huǐ shé毁折
- zuǒ chōng左冲
- miàn zhé面折
- zhé jié折节
- chōng hán冲寒
- niǎo shé鸟折
- zhé chōng折冲
- zhé chōng折冲
- shé fá折乏
- chòng chuáng冲床
- chōng tiān冲天
- chōng yí冲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