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é

磔鸡


拼音zhé jī
注音ㄓㄜˊ ㄐ一

繁体磔雞

磔鸡

词语解释

磔鸡[ zhé jī ]

⒈  旧俗于正月一日杀鸡挂于门以除不祥。

引证解释

⒈  旧俗于正月一日杀鸡挂于门以除不祥。 《宋书·礼志一》:“旧时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於宫及百寺门,以禳恶气。

《汉仪》,则仲夏之月设之,有桃卯,无磔鸡。”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九:“岁时有祓除不祥之具,而元日尤多,如桃版、韦索、磔鸡之类是也。”

分字解释


※ "磔鸡"的意思解释、磔鸡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磔鸡”的意思:

“磔鸡”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将鸡杀死后用木桩或石柱钉在树上,以示惩戒或警示。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这种方式来警示他人,表示对某种行为的惩罚。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磔鸡”的解释是:“磔,杀鸡也。以木石钉之,以示众。”这里说明“磔鸡”是将鸡杀死后用木石钉在树上。

出处:

“磔鸡”这个词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子路曰:‘吾闻君子之死,社稷是依,若社稷不依,则死无所归,吾将磔鸡于树。’”这里的“磔鸡于树”就是指将鸡杀死后钉在树上。

同义词:

1. 杀鸡

2. 斩鸡

3. 钉鸡

反义词:

1. 放鸡

2. 养鸡

3. 鸡鸣

相关词语:

1. 破釜沉舟

2. 斩草除根

3. 赴汤蹈火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磔鸡”这个词语在网络中并没有形成特定的故事或典故,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它常被用来形容对某种行为的严厉惩罚。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古代,官员们常用磔鸡的方式来警示民众,以示对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

2. 在那个时代,磔鸡成了对犯人的一种残酷惩罚,令人闻之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