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èng jiàn
注音ㄓㄥˋ ㄐ一ㄢˋ
繁体正諫
⒈ 直言规劝。
⒈ 直言规劝。
引《管子·形势》:“正諫死节,臣下之则也。”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贡 曰:‘ 陈灵公 宣婬於朝, 泄治 正諫而杀之,是与 比干 諫而死同,可谓仁乎?’”
明 文徴明 《送提学副使叙》:“朝野又翕然称之,谓公之风采磊落,有古人正諫之风。”
词语“正谏”的意思:
“正谏”是指诚恳、正直地向君主或上级提出劝谏,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或提出改进建议。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对“正谏”的条目,但根据“正”和“谏”的字义,“正”有正直、端正之意,“谏”有规劝、劝谏之意,因此可以推测“正谏”在字典中的解释可能类似于“诚恳正直的劝谏”。
出处:
“正谏”一词的出处不明确,但可以从古代文献中找到类似用法,如《左传》中的“正言不讳,直谏无隐”等句子。
同义词:
正言直谏
坦率进言
正直规劝
反义词:
谄媚奉承
暗箭伤人
谄谀取宠
相关词语:
劝谏
谏诤
正直
诚恳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正谏”是一个较为正式的词语,网络上没有特别著名的与之直接相关的故事或典故。但在历史故事或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到许多关于正直劝谏的例子。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许多忠臣都勇于正谏君主,以挽救国家危亡。例如,魏徵在唐朝时就以正谏著称,他多次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忠言逆耳的劝谏,最终帮助唐朝走向了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