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míng

正名


拼音zhèng míng
注音ㄓㄥˋ ㄇ一ㄥˊ

正名

词语解释

正名[ zhèng míng ]

⒈  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即楔子。元·明杂剧最后有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一般称前一句或前两句为“题目”,后一句或后两句为“正名”。指正式的名称。

引证解释

⒈  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

《管子·正第》:“守慎正名,伪诈自止。”
《国语·晋语四》:“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
韦昭 注:“正上下服位之名。”
《旧唐书·韦凑传》:“师古之道,必也正名,名之与实,故当相副。”
巴金 《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黑暗两个字怎么可以做杂志底名称呢?名不正,则言不顺,正名是最要紧的。”

⒉  即楔子。 元 杂剧的开场白。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元 词开场,止有冒头数语,谓之正名,又曰楔子。”

⒊  元 明 杂剧最后有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一般称前一句或前两句为“题目”,后一句或后两句为“正名”。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三篇:“《青琐高议》及《青琐摭遗》文辞虽拙俗,然尚非话本,而文题之下,已各繫以七言……皆一题一解,甚类 元 人剧本结末之‘题目’与‘正名’。”

国语辞典

正名[ zhèng míng ]

⒈  辨正名义,使名实相符。

《论语·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故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盛德。」

⒉  官吏中的正职,不同于副职或临时代理。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六出》:「自家姓朱,名杰,见在充本府正名司吏。」

英语to replace the current name or title of sth with a new one that reflects its true nature, rectification of names (a tenet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德语Rehabilitation (S)​

分字解释


※ "正名"的意思解释、正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忧“基地”人体炸弹?为“棱镜”计划正名?分析人士认为,出于安全原因大规模关闭驻外外交机构,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2.为了救世,恢复周礼,变“无道”为“有道”,他四处奔走,栖栖惶惶,提出“正名”的主张。

3.正名定分,预绝纷纭,如此则犹是本朝祖宗来子以传子之家法。

4.孔子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必也正名乎!”。


AI解释


词语“正名”的意思:

“正名”通常指的是纠正或确立事物的名称、称号、名义等,使其与事物本身的性质、地位或事实相符合。在古代,正名也常用来指纠正名分,即纠正或明确社会等级、地位、职责等方面的名称或称号。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正名并没有直接条目,但可以参考“正”字和“名”字的解释。其中,“正”字有“使正,使端正”的意思,“名”字有“称呼,称号”的意思。因此,正名可以理解为通过某种方式使得名称与其实际相符。

出处:

“正名”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子路》,原文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里的“正名”指的是言语要符合事物的实际,以使事情得以顺利进行。

同义词:

正名、正名分、正名实、正名位

反义词:

混淆、误名、错名

相关词语:

名分、名义、称号、名实、名位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正名”在网络上有许多故事和典故,比如“正名之战”是指在网络论坛或社交媒体上,人们为了纠正某个观点或事实的错误而展开的辩论。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百度贴吧正名运动”,是百度贴吧用户为了纠正贴吧名称与内容不符的现象而发起的一场运动。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使公司形象更加符合其发展定位,高层决定对公司的品牌名称进行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