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政事堂政事堂的意思
zhèngshìtáng

政事堂


拼音zhèng shì táng
注音ㄓㄥˋ ㄕˋ ㄊㄤˊ

政事堂

词语解释

政事堂[ zhèng shì táng ]

⒈  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北宋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元丰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

引证解释

⒈  唐 宋 时宰相的总办公处。 唐 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 开元 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北宋 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 元丰 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太祖 登 正阳门,望城中诸军未有归者,乃脱甲诣政事堂。”

分字解释


※ "政事堂"的意思解释、政事堂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政事堂”:

意思:政事堂是中国古代官署名,是唐代以后中央政府处理政务的最高行政机构,相当于现代的国务院或首相府。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未直接收录“政事堂”这个词语,但可以理解为“政事”指国家政务,“堂”指官署,合起来即指处理国家政务的官署。

出处:

“政事堂”一词最早见于《唐会要》等史书,唐代设立,历宋、元、明、清各代,成为中央政府处理政务的重要机构。

同义词:

政务院

政务府

政务厅

反义词:

无(因为政事堂是处理政务的机构,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相关词语:

官职

宰相

吏部

部署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政事堂”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历史爱好者或文化研究中,可能会与古代政治制度、历史事件等联系起来。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唐代,政事堂是宰相们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商讨国策,决定国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