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dùn

踬顿


拼音zhì dùn
注音ㄓˋ ㄉㄨㄣˋ

繁体躓頓

踬顿

词语解释

踬顿[ zhì dùn ]

⒈  失足跌倒。

⒉  指倒毙。

⒊  谓处境困难。

⒋  挫辱。

引证解释

⒈  失足跌倒。

汉 焦赣 《易林·归妹之巽》:“三驹摧车,躓顿伤颐。”

⒉  指倒毙。

《晋书·庾翼传》:“而所调借牛马……加以向冬,野草渐枯,往反二千,或容躓顿,輒便随事筹量,权停此举。”

⒊  谓处境困难。

《宋书·庾悦传》:“身久躓顿,营一游集甚难。”

⒋  挫辱。

《周书·李棠传》:“奉命諭尔,反见躓顿。我王者忠臣,有死而已,义不为尔移志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驛将跪拜流汗,狼狈而走。 娄(娄师德 )目送之,谓判官曰:‘与公躓顿之矣。’”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我见 隋 家诸王,达官已下,皆不免被其躓顿。”

国语辞典

踬顿[ zhì dùn ]

⒈  颠仆困顿。

《晋书·卷七三·庾亮传》:「加以向冬,野草渐枯,往反二千,或容踬顿,辄便随事筹量,权停此举。」

分字解释


※ "踬顿"的意思解释、踬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踬顿”的意思:

“踬顿”是一个汉语词汇,用来形容行走困难、跌跌撞撞的样子,也可以比喻事业或生活遭遇挫折,进展不顺利。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踬”字条解释为:“蹶也,蹶,跌也。”,“顿”字条解释为:“顿,击也,亦止也。”综合来看,“踬顿”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行走时跌倒或受到阻碍。

出处:

“踬顿”这个词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它是由“踬”和“顿”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分别代表跌倒和阻碍的意思。

同义词:

蹒跚、跌跌撞撞、颠簸、坎坷

反义词:

平稳、顺利、畅通无阻

相关词语:

踬跌、踬蹶、颠簸、崎岖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踬顿”这个词语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并不常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挫折、困难相关的故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孙悟空在取经路上屡遭白骨精的陷害,可以说是经历了不少“踬顿”。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在创业的道路上踬顿了多次,但每次都能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