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sòng

滞讼


拼音zhì sòng
注音ㄓˋ ㄙㄨㄥˋ

繁体滯訟

滞讼

词语解释

滞讼[ zhì sòng ]

⒈  积压的讼案。

引证解释

⒈  积压的讼案。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转为 广汉 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不决者, 处 立评其枉直。”
宋 苏舜钦 《火疏》:“古者决狱断滞讼,以平水旱,不用赦也。”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累年滞讼,决遣殆尽。”

国语辞典

滞讼[ zhì sòng ]

⒈  积压的讼案。

晋·陆机〈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不决者。」

分字解释


※ "滞讼"的意思解释、滞讼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滞讼”的意思:

“滞讼”是指诉讼案件久拖不决,拖延诉讼的过程。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未直接收录“滞讼”一词,但根据其构成,可以推测其含义。其中“滞”字意为停留、阻碍,“讼”字意为诉讼。因此,“滞讼”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可能可以理解为“诉讼拖延”。

出处:

“滞讼”作为词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出处,它是根据“滞”和“讼”两个字的含义组合而成的。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法律用语中都有出现。

同义词:

拖延诉讼

久拖不决

案件拖延

反义词:

速决

快审

及时处理

相关词语:

诉讼

法庭

仲裁

延期

诉讼费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滞讼”是一个法律术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直接与之相关。但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关于法律程序拖延导致人们生活不便的案例,这些案例有时会被网络传播。

用这个词语造句:

由于“滞讼”是一个较为正式的词语,以下造句适合在正式的语境中使用:

“该案件在法院已滞讼多年,当事人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要求尽快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