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质押


拼音zhì yā
注音ㄓˋ 一ㄚ

繁体質押

质押

词语解释

质押[ zhì yā ]

⒈  抵押。

引证解释

⒈  抵押。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那笔信通银行一亿五千万的假药质押借款,就是 金懋廉 经手的。”

国语辞典

质押[ zhì yā ]

⒈  债务人以动产财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贷款,称为「质押」。

分字解释


※ "质押"的意思解释、质押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质押”的意思:

质押是指将某项财产作为担保,转移给债权人占有,以担保债务的履行。在债务履行完毕后,质押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债务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未收录“质押”一词,但根据其字面意思,“质”有抵押、保证之意,“押”有抵押、扣押之意,因此可以推测“质押”在康熙字典时代已有类似含义。

出处:

“质押”一词的出处不详,但根据其含义,可以推测其起源于古代的抵押制度。

同义词:

抵押、质押、典当、担保

反义词:

解押、赎回、偿还

相关词语:

抵押权、质押合同、质押物、质权人、出质人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质押”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参考古代的抵押故事。例如,古代有“典当铺”这一行业,人们可以将自己的财物抵押给典当铺,以换取资金。典当铺在收回抵押物时,通常要收取一定的利息。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获得贷款,张先生将自己的房产进行了质押,作为还款的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