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úbǎi

竹柏


拼音zhú bǎi
注音ㄓㄨˊ ㄅㄞˇ

竹柏

词语解释

竹柏[ zhú bǎi ]

⒈  谓竹与柏。

⒉  竹柏经冬不凋,因以喻坚贞。

⒊  柏树的一种。

引证解释

⒈  谓竹与柏。

《后汉书·桓帝纪》:“﹝ 延熹 九年﹞冬十二月, 洛城 傍竹柏枯伤。”

⒉  竹柏经冬不凋,因以喻坚贞。

晋 孙绰 《司空庾冰碑》:“夫良玉以经焚不渝,故其贞可贵;竹柏以蒙霜保荣,故见殊列树。”
《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如彼竹柏,负雪怀霜。”
刘良 注:“竹柏,喻坚贞也。”
清 彭绍升 《秋士先生墓志铭》:“先生竹柏之性,有节有文。”

⒊  柏树的一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柏》:“峨眉山 中一种竹叶柏身者,谓之竹柏。”

分字解释


※ "竹柏"的意思解释、竹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非分之达,犹林卉之冬华也;守道之穷,犹竹柏之履藉也。


AI解释


词语“竹柏”的意思:

“竹柏”通常指的是竹子和柏树,两者都是常见的常绿植物。在文学作品中,竹柏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不拔、高洁的品质。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竹柏”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条目出现,但是从“竹”和“柏”两个字的解释中可以推测,“竹柏”应是指竹子和柏树。

出处:

“竹柏”这一词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出处,它是由两个单独的植物名词组合而成,常见于文学作品中。

同义词:

竹木

柏竹

常绿树

反义词:

落叶树

相关词语:

竹林

柏树林

常绿植物

花木

树木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古代文学中,竹柏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这里的“野火烧不尽”常被用来比喻竹柏的坚韧不拔。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这片竹林和柏树林中,四季常青,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一幅宁静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