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ù

苎麻


拼音zhù má
注音ㄓㄨˋ ㄇㄚˊ

繁体苧麻
词性名词

苎麻

词语解释

苎麻[ zhù má ]

⒈  亚洲东部苎麻属的一种高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深绿色的相当厚的宽叶子,下面灰白色有绒毛。商业上用它的纤维,在中国、日本、菲律宾以及美国南部广泛栽培植物。

大叶苎麻。

ramie; ramee;

引证解释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荨麻科。茎直,茎皮纤维坚韧有光泽,可作编结、纺织、造纸的原料。根可入药。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夏服》:“凡苧麻无土不生。其种植有撒子、分头两法,色有青黄两样。每岁有两刈者,有三刈者,绩为当暑衣裳帷帐。”

国语辞典

苎麻[ zhù má ]

⒈  植物名。荨麻科苎麻属,多年生草本。高约一公尺,木质。叶呈卵形而尖,有锯齿,内生白毛,具长叶柄。夏秋间开小花,雌雄同株。茎的皮部可采纤维以供织布。根、叶则可供药用。

分字解释


※ "苎麻"的意思解释、苎麻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而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的苎麻布,经密每厘米37根,纬密每厘米44根,可与丝帛媲美。

2., 他用新布按照鞋子尺寸裁剪填底,用上过蜡的苎麻线纳底,再配以缎子或“直贡呢”(一种棉布名)做鞋帮。


AI解释


词语“苎麻”:

意思:苎麻是一种植物,其纤维可以用来纺纱织布,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纺织原料之一。

康熙字典解释:苎麻,麻之一种,叶似麻,皮可绩,可织布。

出处:《周礼·地官·草人》:“麻,苎、荻、麻、葛。”

同义词:苎草、苎子、麻草

反义词:无特殊反义词,但可相对的词有“丝绸”、“棉布”等

相关词语:苎麻布、苎麻纤维、苎麻纤维布、苎麻种植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关于苎麻的典故不多,但有一个民间故事与苎麻有关,讲述的是古代一个叫苎麻的人,他勤奋好学,用苎麻纤维织出精美布料,被皇帝赏识,因而得名。

用这个词语造句:农村的妇女们喜欢种植苎麻,因为苎麻纤维可以用来制作既耐用又凉爽的夏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