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ú

竹蓐


拼音zhú rù
注音ㄓㄨˊ ㄖㄨˋ

竹蓐

词语解释

竹蓐[ zhú rù ]

⒈  即竹肉。

引证解释

⒈  即竹肉。参见“竹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竹蓐》:“﹝竹蓐﹞生朽竹根节上,状如木耳,红色……惟苦竹生者有毒耳。”

分字解释


※ "竹蓐"的意思解释、竹蓐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竹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意思是指用竹子编织的席子,也泛指竹席。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竹蓐”这个词语,但根据其组成成分,可以推测其含义。《康熙字典》中“竹”字条目下有“编为席”的解释,而“蓐”字条目下有“草席”的解释,因此可以推断“竹蓐”应是指用竹子编织的席子。

出处:

由于“竹蓐”是古代汉语词汇,具体的出处难以确定,它可能出现在古代的诗歌、散文或文献中。

同义词:

草席、竹席、竹席子

反义词:

无特定的反义词,因为席子本身是用于铺设的,反义词可能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定。

相关词语:

竹席、竹编、竹席子、竹席床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竹蓐”是较为冷门的词汇,没有广为人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夏日的夜晚,他躺在竹蓐上,感受着竹席带来的凉爽,悠然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