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

词语解释
著书[ zhù shū ]
⒈ 撰写著作。
引证解释
⒈ 撰写著作。
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关令 尹喜 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 老子 迺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贄 居 忠州 十餘年……避谤不著书,习医方。”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 庄尚志 ﹞此时已将及四十岁,名满一时。他却闭户著书,不肯妄交一人。”
冰心 《空巢》:“你退休了,正可以得闲著书了。”
国语辞典
著书[ zhù shū ]
⒈ 写书。
引《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
《汉书·卷八八·儒林传·胡母生传》:「与董仲舒同业,仲舒著书称其德。」
分字解释
※ "著书"的意思解释、著书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我读书时主修心理学及历史,因此我强烈地感到这现象有多可悲。专家们如何的认同,在清谈节目里侃侃而谈,或著书立说以求哗众取宠,他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论述是极其不真确。
2.问题教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理论基础,历史上曾有很多教育家对此著书立说。
3.一些专家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为破解这一难题建言献策。
4.高莽毕生研究俄罗斯文学,著书颇丰,晚年他别辟蹊径,成为中国第一个介绍俄罗斯墓园文化的人。
5.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八百年前的中国。
6.他为了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安危,发愤研究古史,坚持著书立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7.这些人面向新旧两个世界的读者,大量著书立说,使新英格兰呈现一派严谨的学术氛围。
8.在中国,特别是在建国以后,学者们也开始关注西方的学习理论对中国教育的价值蕴含,并纷纷著书立说。
9.水蚌坚韧不拔,忍痛磨砺,孕育珍珠;史迁坚韧不拔,含垢忍辱,发愤著书;苏武坚韧不拔,吞毡饮雪,边关牧羊。
10.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AI解释
词语“著书”的意思:
“著书”指的是撰写书籍,即创作或编写书籍的过程。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著”字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是“着”,意为“写,记载”。因此,“著书”在字典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撰写书籍”。
出处:
“著书”作为一个成语或短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出处,它是由“著”和“书”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分别代表写作和书籍,两者结合即为撰写书籍的意思。
同义词:
撰写
著述
编著
着作
反义词:
著述
著作
相关词语:
书籍
文章
着作权
学术
研究成果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著书”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的勤奋写作,如“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读书故事,虽然不是直接关于“著书”,但体现了勤奋创作的精神。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立志要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知识财富。
相关词语
- jiǎng gàn dào shū蒋干盗书
- pò tǐ shū破体书
- zhù zuò著作
- hòu hàn shū后汉书
- hàn shū汉书
- wǔ sè shū五色书
- tóu shàng zhuó tóu头上著头
- zhí zhuó执著
- děng shēn shū等身书
- hé zhù合著
- shū jì书记
- shǒu shū手书
- jiào kē shū教科书
- jiāo shū教书
- lóng cǎo shū龙草书
- shòu shū受书
- bā tǐ shū八体书
- shū fáng书房
- shí nián shū十年书
- shū kù书库
- xiǎn zhù显著
- yí shū遗书
- tú shū图书
- jué mìng shū绝命书
- shū mù书目
- shū fǎ书法
- zhǐ cǎo shū纸草书
- cǎo shū草书
- cáng shū藏书
- tǔ zhù土著
- shū jiǎn书简
- jué mìng shū絶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