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àng

自况


拼音zì kuàng
注音ㄗˋ ㄎㄨㄤˋ

繁体自況

自况

词语解释

自况[ zì kuàng ]

⒈  犹自比。

引证解释

⒈  犹自比。

《南史·隐逸传上·陶潜》:“著《五柳先生传》,盖以自况,时人谓之实録。”
《新唐书·张九龄传》:“九龄 既戾帝旨,固内惧,恐遂为 林甫 所危,因帝赐白羽扇,乃献赋自况。”
《金史·海陵纪》:“与近臣燕语,輙引古昔贤君以自况。”
明 文徵明 《铁柯记》:“此殆造物者成吾志也,遂以自况,而人亦谅之,不以为过。”

国语辞典

自况[ zì kuàng ]

⒈  自比、以他人比方自己。

《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陶潜字元亮,……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新唐书·卷一六八·王叔文传》:「广陵王为太子,群臣皆喜,独叔文有忧色,诵杜甫诸葛亮祠诗以自况,歔欷泣下。」

分字解释


※ "自况"的意思解释、自况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自况”的意思:

“自况”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用某人的事迹、品格或作品来比喻或比拟自己。它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作者的自况或者借他人之口来赞美或自嘲。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自况”并未直接作为词条收录,但从“况”字的解释中可以推测,“自况”可能包含“况”字的含义,即比喻或比拟。

出处:

“自况”一词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它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在诗歌、散文中较为常见。

同义词:

自比、自喻、自拟

反义词:

贬低、自贬、自谦

相关词语:

比拟、比喻、自诩、自矜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自况”的典故,可以提及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用“自况”来比喻自己的文学成就。他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其中,“自况”的意味在于以草的生命力来比喻自己的文学精神。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这个文学作品中,作者自况为一位不畏权势、坚持正义的勇士,以此来表达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