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áng

赀郎


拼音zī láng
注音ㄗ ㄌㄤˊ

繁体貲郎

赀郎

词语解释

赀郎[ zī láng ]

⒈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谓因家富资财而被朝廷任为郎官。后即称出钱捐官的人为“赀郎”。赀,通“资”。

引证解释

⒈  谓因家富资财而被朝廷任为郎官。后即称出钱捐官的人为“貲郎”。貲,通“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貲为郎,事 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李豫亨》:“元荐 穷百氏家言,不下五车,竟阨於一第,俗吏犹然以貲郎目之。”

分字解释


※ "赀郎"的意思解释、赀郎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赀郎”:

意思:赀郎,古代官名,为唐宋时期官府中负责财务的小吏。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赀郎被解释为“唐宋官名,掌管财赋之官。”

出处:

赀郎这一官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至宋代仍有设置。

同义词:

财郎

财官

反义词:

非财官

无权势的官

相关词语:

财务

赋税

官府

小吏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赀郎”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有涉及财政管理、官场腐败等内容的故事,其中可能涉及赀郎的角色。

造句: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中有句:“赀郎非我辈,何事到江东。”这里的“赀郎”指的是那些负责财务的官吏,杜甫以此表达了自己并非擅长理财的官员,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派往江东地区。

例句:

在古代的朝廷中,赀郎负责管理国家的财政,他们虽然官职不高,但却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