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ǒu

自首


拼音zì shǒu
注音ㄗˋ ㄕㄡˇ
词性动词

自首

词语解释

自首[ zì shǒu ]

⒈  自行投案,承认罪责。

她劝他向警察自首。

surrender; give oneself up to (the police,justice,etc.); criminate oneself; deliver oneself up; confess one's crime;

⒉  向敌人投降告密。

老福,好好地想想吧!向敌人自首了,还算个中国人吗?——胡丹佛《把眼光放远一点》

surrender; give oneself up to the enemy;

引证解释

⒈  自行投案,承认罪责。 《后汉书·郅恽传》:“惲 即起,将客遮仇人,取其头以示 子张。子张 见而气絶。

惲 因而诣县,以状自首。”
南朝 梁武帝 《南郊大赦诏》:“各令自首,不问往罪。”
《新五代史·梁臣传·寇彦卿》:“彦卿 见 太祖 自首, 太祖 惜之,詔 彦卿 以钱偿现家以赎罪。”
《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革 子 世雄 知情与否,亦难悬断,然观 无为州 首词与同恶相济者不侔,似宜准自首例,姑从末减。”

⒉  向敌人投降告密。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自首之辈,当分别论之,别国的硬汉比 中国 多,也因为别国的淫刑不及 中国 的缘故。”
胡丹沸 《把眼光放远一点》独幕剧:“老福,好好地想想吧!向敌人自首了,还算个 中国 人吗?”

国语辞典

自首[ zì shǒu ]

⒈  犯罪者于犯罪之事实尚未被举发以前,自行向有侦查权的机关坦承犯罪,受其裁判。

英语to give oneself up, to surrender (to the authorities)​

德语ein Geständnis ablegen (V, Rechtsw)​, eingestehen, sich schuldig bekennen, sich stellen (V, Rechtsw)​

法语se livrer à la justice, se dénoncer à la justice, renier ses opinions politiques

分字解释


※ "自首"的意思解释、自首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过了很久,妈妈擦干了眼泪,斩钉截铁地说去自首!

2.到警察局去自首,你应该知道亡羊补牢的重要性。

3.请不要为难她,拜托给我三天半的时间,让我好好陪陪她,三天半后的下午,我一定会自首,一定会把事情的原原委委都告诉你们,拜托啦,给我三天半的时间!

4., 图片来自台媒中新网10月10日电台中市一名沉溺*博电玩的蔡姓男子,自知法网难逃,9日带着《我要自首》自白书向警方投案,内容详述作案地点以及过程。

5.到警察局去自首,你应该知道亡羊补牢的重要性。

6.设置坦白制度,为被追诉人架设了自首制度之外的另一座悔罪金桥,引导被追诉人主动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并从实体法上对被追诉人的回心向善予以肯定褒奖。

7.湘潭男子舟凯开车肇事致人死亡后,不但不报警自首,反而请人帮忙抛尸毁迹,结果害人害己。

8., 事故中队一方面暗底下派人蹲守等候,另一方面利用嫌疑人身边的好友传达信息,进行政策攻心,敦促其尽快投案自首。

9.话说包拯到陈州后,明察暗访,克扣灾款的官吏及知情者知道包拯疾恶如仇六亲不认,纷纷自首和检举,供出无恶不作的人是朝廷派往陈州放赈的庞昱。

10., 图片来自台媒中新网10月10日电台中市一名沉溺*博电玩的蔡姓男子,自知法网难逃,9日带着《我要自首》自白书向警方投案,内容详述作案地点以及过程。


AI解释


词语“自首”的意思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事实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或者尚未被追究法律责任之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并请求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的行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对“自首”进行解释,但根据“首”字的本义,“首”有“头”、“首级”之意,引申为“首先”、“主动”,因此“自首”可以理解为“主动投案”。

出处

“自首”一词的出处较为复杂,它并不是一个成语,但可以从“首”字的本义推导而来。

同义词

投案

自白

投诚

反义词

逃逸

隐瞒

拒捕

相关词语

投案自首

自首情节

自首制度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有一个网络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人因为涉嫌盗窃而被警方通缉。在逃亡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选择投案自首。他的勇敢行为得到了法律的宽恕,这个故事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成为人们讨论诚信和法律意识的典型案例。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深知自己的错误,于是决定自首,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