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ī tú
注音ㄗ ㄊㄨˊ
繁体錙徒
词语“锱徒”的意思:
“锱徒”这个词语在古汉语中,通常指那些锱铢必较、吝啬小气的人。其中,“锱”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一锱等于一铢的四分之一,极言其细微;“徒”在此处为后缀,表示同类或类似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锱”字的解释是:“铢,重六铢为一两。锱,重一铢也。又小也。”而“徒”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徒,从者也,亦聚也。”
出处:
关于“锱徒”这个词语的出处,目前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可能是在古文中的口语或者文学作品中偶尔出现。
同义词:
“锱徒”的同义词有“吝啬鬼”、“小气鬼”、“刻薄鬼”等。
反义词:
“锱徒”的反义词有“慷慨”、“大方”、“豪爽”等。
相关词语:
与“锱徒”相关的词语有“锱铢必较”、“一毛不拔”、“小气”等。
网络故事或典故:
目前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锱徒”直接相关。
用这个词语造句:
王老板是个典型的锱徒,对待员工苛刻,连加班费都要斤斤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