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ì xián
注音ㄗˋ ㄒ一ㄢˊ
⒈ 自己不满自己。
⒉ 自生疑忌;心有顾忌。
⒈ 自己不满自己。
引宋 陆游 《法云僧房》诗:“自嫌尚有人间念,却为春寒怯夜长。”
⒉ 自生疑忌;心有顾忌。
引《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艾 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晋书·阮籍传》:“籍 尝诣饮,醉,便卧其侧。 籍 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
《新唐书·崔涣传》:“收采遗逸,不以亲故自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天下既定,从容访帝,共榻之卧,足加帝腹,情义如此。 子陵 岂以匹夫自嫌,而帝岂以万乘自居哉!”
词语“自嫌”的意思是:自己感到羞愧或不称职。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自己的某些行为或品质而感到惭愧或自责。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自嫌,羞愧也。言自以为不称也。”
出处:
这个词语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在古代文献中常见,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语。
同义词:
羞愧、自惭、自愧、惭愧
反义词:
自豪、自得、自信
相关词语:
自惭形秽、自怨自艾、自怨自愧、自贬其值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自嫌”这个词语较为古老,与之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常见。但在一些现代故事中,可能会用“自嫌”来表达角色因为自己的某些行为或品质而感到羞愧的情感。
用这个词语造句:
小王因为迟到,心里充满了自嫌,觉得自己不够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