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榆


拼音zǐ yú
注音ㄗˇ ㄩˊ

梓榆

词语解释

梓榆[ zǐ yú ]

⒈  木名。

引证解释

⒈  木名。驳,通“駮”。

《诗·秦风·晨风》“隰有六駮” 三国 吴 陆玑 疏:“駮马,梓榆。其树皮青白駮犖,遥视似駮马,故谓之駮马。”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辩证》:“梓榆,南人谓之朴, 齐 鲁 间人谓之驳马。驳马,即梓榆也。”

分字解释


※ "梓榆"的意思解释、梓榆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梓榆”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两种不同的树木:

1. 梓(zǐ):指梓树,落叶乔木,木质坚硬,古代常用来制作书籍或家具。

2. 榆(yú):指榆树,落叶乔木,木材可用于家具和建筑。

当这两个词连用时,通常指的是梓树和榆树这两种树。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单独列出“梓榆”这一词条,但分别解释了“梓”和“榆”:

梓:树名,木名。落叶乔木,叶大,果实似杏而小,可入药。

榆:落叶乔木,树干直立,叶子椭圆形,花小而黄,果实球形。

出处:

“梓榆”一词的出处并没有明确记载,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如《诗经》中的“梓树参天,榆树垂阴”。

同义词:

梓树

榆树

反义词:

相关词语:

梓人:古代负责造书的官员。

榆钱:榆树的果实,因其形状似古币而得名。

梓里:故乡,出自《诗经·小雅·南有嘉鱼》。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梓榆之约”是一个典故,源于古代,相传有两位朋友,一位住在梓树旁,另一位住在榆树旁,两人约定在梓榆树下相见,表达深厚的友情。后来,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友谊长存。

用“梓榆”造句:

在春风拂过的季节里,梓榆树下的古道两旁,一片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