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责


拼音zī zé
注音ㄗ ㄗㄜˊ

繁体訾責

訾责

词语解释

訾责[ zī zé ]

⒈  评议责备。

引证解释

⒈  评议责备。

《新唐书·王重荣诸葛爽等传赞》:“餘皆庸奴下材,无所訾责云。”

分字解释


※ "訾责"的意思解释、訾责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訾责”的意思:

訾责,读音为zī zé,指指责、责备。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訾”字条下解释为:“诋毁,诽谤也。”,“责”字条下解释为:“求也,问也。”综合起来,“訾责”在《康熙字典》中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指责或责备。

出处:

“訾责”这个词语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公曰:‘许之,则吾众矣;訾之,则吾独矣。’”这里的“訾”即指责、责备之意。

同义词:

指责、斥责、责难、批评、弹劾

反义词:

表扬、赞誉、嘉奖、夸奖、赞美

相关词语:

责备、指责、弹劾、诘问、诘责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訾责”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相对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故事。如《左传》中的例子,晋献公指责晋文公,认为他背叛了国家,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中的一种訾责现象。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对于他的错误,我们不能轻易訾责,而应该给予他改正的机会。

2. 在会议上,他对同事的失误进行了訾责,但最终还是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