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ǒng zhì sī
注音ㄗㄨㄥˇ ㄓˋ ㄙ
繁体總制司
词语“总制司”:
意思:总制司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是明代和清代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负责管理一定区域内的军事、财政、民政等事务。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未收录“总制司”这个词语,但根据其意思,可以推测其解释与地方行政、军事管理相关。
出处:总制司的设立始于明代,清代沿用。
同义词:总兵府、镇守司、提督府等。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与地方行政、军事管理相关的词语如“流放司”、“监军司”等可以视为相对概念。
相关词语: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提督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由于“总制司”为历史官职,网络上较少有直接与之相关的故事或典故。但在一些历史题材的小说、电视剧中,可能会出现与总制司相关的情节。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明朝时期,总制司在地方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负责维护地方治安和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