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ōu wú
注音ㄗㄡ ㄨˊ
繁体騶吾
词语“驺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指古代的一种神兽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意思:
1. 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指代吉祥、神秘的事物。
2. 也指古代饲养的犬类,有驯养的意味。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驺吾”的条目解释如下:
驺吾:一作“獒”,犬名。见《尔雅》。一作“猰”,兽名。《山海经》曰:“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狸,名曰猰猰,可以御凶。”
出处:
1. 《山海经》
2. 《尔雅》
同义词:
獒(liǎo):古代一种猛犬。
狗(gǒu):泛指犬类。
反义词:
猫(māo):与犬相对的猫科动物。
相关词语:
犬(quǎn):狗。
猎犬:专门用于狩猎的犬类。
犬吠:狗叫。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驺吾”作为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在网络上并没有广为人知的特定故事或典故,但可以想象,它常被用于各种幻想、玄幻类的网络文学或游戏中,象征着神秘与力量。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老的传说中,驺吾是一种能驱邪避凶的神兽,许多勇士都渴望能够驯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