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修

词语解释
纂修[ zuǎn xiū ]
⒈ 整治。
⒉ 编辑修撰。
⒊ 修葺。
⒋ 清代职官名。为国史馆属官。
引证解释
⒈ 整治。
引《国语·周语上》:“纂修其绪。”
《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孝宣 承统,纂修洪业。”
⒉ 编辑修撰。
引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初 蕃 既纂修父书,咨於先执 李习之,请文为领袖,许而未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国初明史总裁》:“国初 顺治 二年,曾奉旨纂修《明史》。”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当然, 乾隆 皇帝修《四库全书》有其政治上的目的,经过这一次纂修, 中国 文化遭到了一次浩劫。”
⒊ 修葺。
引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纂修堂宇,未就而没。”
⒋ 清 代职官名。为国史馆属官。
引《清史稿·职官志二》:“国史馆总裁,掌修国史……总纂, 满洲 四人, 蒙古 二人, 汉 六人。纂修、协修,无定员。”
国语辞典
纂修[ zuǎn xiū ]
⒈ 编辑修订。
引汉·陆贾《新语·道基》:「纂修篇章,垂诸来世。」
元·郭翼〈送卢公武应召北上〉诗:「前朝图史已全收,诏起丘园重纂修。」
⒉ 承袭修治。
引《国语·晋语九》:「亦能纂修其身以受先业,无谤于国。」
《汉书·卷五八·公孙弘等传·赞曰》:「孝宣承统,纂修洪业。」
英语to compile, to edit, compilation
分字解释
※ "纂修"的意思解释、纂修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一生苦研儒学,表倡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
AI解释
词语“纂修”的意思:
“纂修”是指编辑、修订文献、书籍等工作的行为。通常用于指对古籍、史书等文献进行整理、编辑、校对等工作。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纂修”的解释为:“编纂,编辑也。修,整理也。”
出处:
“纂修”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尤其是在编纂史书、典籍的过程中。如《史记》、《汉书》等史书的编纂过程中,都有“纂修”这一行为。
同义词:
编纂、编辑、修订、整理、校订等。
反义词:
散乱、杂乱、无序等。
相关词语:
校对、印刷、出版、文献、典籍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纂修”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想象,在古代,编纂一部史书或典籍的过程是极其复杂和艰辛的,需要众多学者、文人共同努力,因此,“纂修”一词也象征着团结、合作与智慧。
网络故事示例:
某网友在网上分享了一个关于古代编纂《二十四史》的故事。故事中,众多学者齐聚一堂,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这部巨著。他们严谨治学,反复校对,历时数十年,终于完成了这部传世之作。这个故事体现了“纂修”一词所蕴含的团结、合作与智慧。
用“纂修”造句:
为了使这部古籍更加完善,他们决定对它进行一次全面的纂修工作。
相关词语
- xīng xiū兴修
- xiū tóng修同
- xiū zhèng修正
- xiū fù修复
- xiū gǎi修改
- bì xiū必修
- jī xiū机修
- xiū lì修励
- xiū liàn修炼
- xiū wén修文
- wéi xiū维修
- xiū bǔ修补
- xiū zhèng zhǔ yì修正主义
- xiū lù修路
- xiū lǐ修理
- jìn xiū进修
- xiū dé修德
- xiū shēn修身
- zuǎn zuò纂作
- zuǎn xiū纂修
- zuǎn xiū纂修
- zá zuǎn杂纂
- qián xiū前修
- xiū zhuàn修撰
- xiū lián修廉
- xiū hǎo修好
- xiū nǚ修女
- yí xiū宜修
- xiū jiàn修建
- bì xiū kē必修科
- dào dé xiū yǎng道德修养
- xiū jī修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