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

阻兵


拼音zǔ bīng
注音ㄗㄨˇ ㄅ一ㄥ

阻兵

词语解释

阻兵[ zǔ bīng ]

⒈  仗恃军队。

引证解释

⒈  仗恃军队。

《左传·隐公四年》:“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
杜预 注:“恃兵则民残。”
《周书·异域传上·宕昌羌》:“﹝ 羌 酋﹞与 渭州 民 郑五丑 扇动诸 羌,阻兵逆命。”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代戴郑伯伐取之》:“则其阻兵肆暴,未有若此之甚者也。”

分字解释


※ "阻兵"的意思解释、阻兵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奉玉虚宫元始天尊之命,让我转告你,周武王伐纣乃是天命,姜尚率领大军即将入关,你不得阻兵。


AI解释


词语“阻兵”的意思:

“阻兵”一词多用于古代汉语,指的是阻挡军队,阻止用兵。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比喻阻止某种力量或势力的发展。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阻”字有阻挡、阻止之意,“兵”指军队。因此,“阻兵”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阻挡军队。

出处:

“阻兵”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常见于古代史书、文学作品等。如《史记·陈涉世家》中有“今诸侯皆得自为守,而莫能相救,是以阻兵。”的句子。

同义词:

阻挡、阻止、拦阻、遏制

反义词:

允许、放行、纵容、纵容

相关词语:

兵戈、战乱、征战、攻伐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阻兵”的典故,可以提到《史记》中的陈涉起义。陈涉起义时,诸侯皆得自为守,而莫能相救,因此陈涉认为诸侯之间应该阻兵,共同抵御外敌。

造句:

1. 为了保卫国家安全,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阻兵,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2. 在古代战争中,将领们通常会采取阻兵的策略,以防止敌军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