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ǔ niù
注音ㄗㄨˇ ㄋ一ㄡˋ
⒈ 阻挡违拗。
⒈ 阻挡违拗。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筠 已疑之,不许往。太太独以为可。
引筠 不能阻拗,惟嘱早还。”
词语“阻拗”的意思:
“阻拗”是一个汉语词汇,它由“阻”和“拗”两个字组成。其中,“阻”指的是阻挡、阻碍,“拗”则是指固执、不听从。所以,“阻拗”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固执己见,不听劝阻,或者事物难以克服、难以推进的状态。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阻拗”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条目出现,但根据其组成部分的解释,可以推断出其含义。《康熙字典》中“阻”的解释为“挡也,塞也”,“拗”的解释为“固执也,不屈也”。结合起来,“阻拗”应指固执己见,难以说服或改变。
出处:
“阻拗”作为一个复合词,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由“阻”和“拗”两个词组合而成,用于描述特定的情境。
同义词:
固执、倔强、刚愎自用、执拗、顽固
反义词:
通融、顺从、妥协、灵活、变通
相关词语:
阻碍、阻力、阻挠、阻拦、抗拒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文化中,关于“阻拗”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在团队协作中,某成员坚持己见,不顾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这种行为可以被描述为“阻拗”。
用这个词语造句:
小明在讨论会上总是阻拗其他人的意见,导致会议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