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ì

租税


拼音zū shuì
注音ㄗㄨ ㄕㄨㄟˋ

繁体租稅

租税

词语解释

租税[ zū shuì ]

⒈  旧时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

租税从何出。——唐·杜甫《兵车行》

land tax and other levies;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国家征收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

《韩非子·诡使》:“习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
《史记·孝武本纪》:“復 博、奉高、蛇丘、歷城,毋出今年租税。”
《后汉书·张禹传》:“禹 上疏求入三岁租税,以助郡国稟假。”
《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又普免天下租税,至再至三。”

国语辞典

租税[ zū shuì ]

⒈  旧时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

《墨子·辞过》:「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
唐·杜甫〈兵车行〉:「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⒉  政府为执行职务,根据法律规定,按期强制征收的部分国民所得。

分字解释


※ "租税"的意思解释、租税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此时,治粟内史王冲之(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也竟然站了出来,对嬴政跪拜后道:“大王,陈大人说得对,我们大秦不能没了颜面啊!”。


AI解释


词语“租税”的意思:

“租税”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财政收入,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征收的金钱或实物。租指的是地租,税指的是税收。通常包括土地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租”字的解释为:“田租,地租也。税,赋也,取民所出也。”对“税”字的解释为:“赋也,敛也。以财敛民,谓之余税。”

出处:

“租税”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徒》:“租税者,民之赋也。”

同义词:

租费、赋税、捐税、课税

反义词:

免税、减免税

相关词语:

税收、地租、关税、消费税、增值税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许多关于租税的故事和典故,以下是一个例子:

“税收是国家的生命线,但过高的税收却会压制企业发展。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加重了租税,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用这个词语造句: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减轻民众的租税负担,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